今天学子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华北大学养猪专业排名 剧变:非瘟逼退散户,养猪业大跃进式发展背景下规模猪场问题百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华北大学养猪专业排名 剧变:非瘟逼退散户,养猪业大跃进式发展背景下规模猪场问题百出](/draw/thumb/25518/c17caef6fd4f0ba458afdf2c40f3555f.png)
剧变:非瘟逼退散户,养猪业大跃进式发展背景下规模猪场问题百出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排名前20的养猪企业合计出栏生猪约为1.68亿头,占全国总量的24%。
根据各个猪企公布的出栏计划,这一占比在2023年可能会达到30%左右。
而这只是TOP20的数据,如果按照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即为规模化的标准,那么2023年我国生猪行业规模化程度应该会达到65%左右。
无可厚非,中国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化时代已经正式到来!
往前倒推10年,2011年当时我国生猪行业的规模化程度约为36.6%,2015年为44%,到2020年这一占比急剧涨至57%,2023年则会达到65%左右。
不难看出,最近5年以来,是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那么,我国生猪养猪业到底是怎样完成这样的历史跨越的?最主要的还是借助了“非洲猪瘟”这个外力的推动!
剧变:非洲猪瘟是如何一步步逼退散户成就猪业规模化时代的?
众所周知,2018年非洲猪瘟这一高传染烈性猪病入侵中国,我国生猪产业遭受巨大损失,行业也在这一影响下出现分化。
1、非瘟入侵,养殖户损失巨大,经营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的小散户被淘汰。
相关数据显示,仅仅2018/2019两年时间,我国年生猪出栏在1~49头的户数降幅分别达到16.40%与28.18%,这就为规模化发展腾出了空间。
2、2020年前后,由于受到非洲猪瘟影响,生猪价格达到历史新高,创造了40元/公斤的神话,为了降猪价、稳民生,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其中针对规模场的临时救助补贴、用地政策放宽、贷款贴息补贴等层出不穷,直接刺激规模场加速发展。
3、同样是在非瘟后行情高价和政策红利的的利润刺激下,资本市场的大鳄跨界入局养猪业,加之行业内部的头部企业也在加速扩大规模,使得养猪业规模化程度得到空前提升。
4、除了非瘟的影响之外,这几年环保政策也在不断给养猪业施压,一部分不达标的养殖户(多是散户)只能被迫离开。
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养猪业走向规模化的必然支撑。
数据显示,2000~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6.20%增加至63.89%,也就是说在这20年期间,农村的壮年劳动力很大一部分都转移到城市了。
道理很简单,农村都没有劳动力了,谁还能来养猪?
加之,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无人养殖”“一个人管理1000头猪”的实现提供了硬支撑诸此种种,都为我国生猪行业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机遇、支撑和先决条件。
所有事物的发展肯定都是历史的必然,就像我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进程,肯定是历史的必然,但问题就在于或早或晚?现在的情况是加上“非瘟猪瘟”这个催化剂,就不是水到渠成,反而有些拔苗助长,甚至是“大跃进”,那势必就会带来很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低效,例如猪场空栏率高、猪场运转的低效,人员的低效等,这就为经营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很大的风险。
“大跃进”式发展下规模猪场暴露的问题
1、能力与规模不匹配,人员效率低下
很对猪场在这2-3年的发展中规模是升级的,但管理方法还停留在原地。
例如原来你的母猪是500头,现在升级到5000头,试想如果你还用原来的管理模式这样配套吗?就好像刚创业的小公司需要人性化管理,但是数万人的大企业就需要制度管理,如果不匹配,管理起来要么累死人,要么问题百出,这都将最终导致人力、物力、精力的一个巨大浪费,其实说到底就是低效。
这里能力的匹配还包括人员和人员能力的匹配。
据笔者了解的情况是,虽然目前头部猪企的扩张形势很迅速,但是也有一部分第二梯队的猪企正在采取“收紧”政策,很多猪场新建项目正在放缓甚至停工,原因就是人员队伍跟不上,无论是一线的养殖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严重缺乏。
而如果一线人员没有经验会导致养殖效益大打折扣,很简单,就拿一个配种环节来说,有经验的配种员可能将配种率做到90%,没有经验的做到80%,对于一个几千上万头的猪场而言,这个差距背后隐藏的经济损失有多大,不需多言。
对于管理人员更是如此,当下行业内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以及一些系统的管理方式没有被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是高端人才惜吸收掌握,简单举例,一个猪场的繁育群的结构如何设置,如何进行配置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未来3年猪场的健康程度、PSY等各项指标,如果管理人员的水平较低,没有长远目标,没有过硬的管理方法,更是将从根源上导致猪场的低效运营。
所以,当我们的猪场规模扩大时,相关的配套必须跟得上,不然低效的运营早晚会把企业拖垮。
规模场的老板们也扪心自问下,你的猪场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不匹配”问题?
2、生产效率低下
在经历非洲猪瘟之后,目前全国猪场平均的PSY19,这个数据和丹麦的34头、法国的36头、荷兰的33头,比利时33头,相比还有太大的差距。
有人会说这是发达国家的数据,好,那我们再看下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这些发展中国家,2022年他们的平均PSY达到了30,而巴西国内效率排名前50的农户,他们的平均PSY更是达到惊人的36头。
看到这些数据我相信国内的很多猪场老板应该就两个反应:1、震惊!2、质疑。
但是巴西现象有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那就是巴西这个国家全国猪场的PSY生产水平前50的企业及农户和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并没有质的一个差别。
但这个问题在我国就不一样了。
在我国,别说头部猪企和小型养猪户的PSY有着天壤之别,就算同是第一梯队的猪企PSY水平以及成本水平也相差很大。
这就说明,目前我国养猪业没有系统的标准,甚至是规模猪场之间也都是自有一套,各自为政。
所以,目前来看,我们只有规模化提升了,标准化、流程化、制式化的管理并没有形成。
什么时候,我们的猪场养500头或者是养1万头,都是像管理一个现代化工厂一样,有标准可比对,谁来养?养多少?都是没有较大差别的时候,那才是规模化的最终成效。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在60%-65%之间,距离欧盟与美国的88%与97%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我国规模猪场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展。
但是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肯定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
规模猪场未来提升的几个方向
1、需要管理人员具备顶层设计的思维和理念。
也就是说你的猪场在扩大规模投产之初就应该为5年、10年甚至更远的未来做好准备,猪场的设计理念、种猪基因的选择、匹配的营养、智能程序的选择等等,都要走在前面,不然试错成本会很大,也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2、需要提升认知水平。
对疾病防控的认知、对新型养殖模式的理解(例如批次化养殖模式到底应该怎样规划),对智能设备的应用,对经营方向的把控等等,整个养猪过程涉及到的方面太多、太杂,只有方方面面都得到提升,才能降低风险。
3、有专业且稳定的团队。
想把猪养好,人员一定是第一位的,哪怕是以后智能化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一些关键岗位的人员素质对猪场的盈利水平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配种环节,所以“有人”“有优秀的人”一定是扩大规模的前提
结语
无论是规模化程度的空间还是生产效率,中国生猪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但是文中提到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可能会成为拖垮规模猪场的一根根稻草,而养猪业只有从标到本的全面提升,才能让这场转型的大仗打得漂亮!
![华北大学养猪专业排名 剧变:非瘟逼退散户,养猪业大跃进式发展背景下规模猪场问题百出](/draw/image/25518/ae4a175da5e27f1dc17d1dbf40258d1d.png)
猪价越低越要干?养猪依然有“四难”!
一、受前两年我国生猪产能连续恢复的影响,本年上半年,生猪供给整体比拟富余,而花费又处于相对低迷的状况,猪肉供过于求就导致上半年猪价连续走低,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猪价更是跌无尽头,间隔跌破6元仅一步之遥。
正常情形下,养猪户既要面对低迷的猪价,还要面对昂扬的饲料价钱,养猪市场是必定会产生集中去产能,密集退出的情形的。
但据笔者从多位饲料经销商处认识到,猪价跌到6元之后,他们母猪饲料,特别是后备母猪饲料的销量反而是越来越高了,这就意味着不少猪场已经开端补栏后备母猪了。
养猪户可谓是猪价越低越要养猪,这是哪些情形?难道养猪户都不怕亏钱吗?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同多位范围不等的猪场承担人认识了下情形,确切最近这段时光他们身边有猪场在补栏后备母猪。
养猪就是为了赚钱,没有不怕亏钱的道理,相反他们以为此刻补栏不光不会亏钱,反而是补栏后备母猪的好机会:
一、此刻肥猪价钱廉价,母猪价钱也特别廉价,据认识,大型集团公司的优秀后备母猪价钱差不多在1400元/头,也就比普通肥猪贵几百元,单看母猪价值的话性价比特别高。
二、依照母猪的生产周期,后备母猪4个月之后配种,4个月怀胎期和6个月育肥期,此刻补栏母猪,肥猪上市时光在14个月之后,也就是2023年5月,时光节点很是好。
一方面经过本年产能的裁减,来岁猪价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另一方面正常情形5月猪肉花费将会恢复,届时猪价有望迎来较为明显的上涨。
三、范围化猪场正在陆续退出,据认识业内养殖量排名前100的企业里面有十家左右都在出售本身的养猪业务,可是由于此刻养猪吃亏严重,还要面临宏大的本钱压力和疾病压力,接盘的企业寥寥无几,即便有人买,也会由于亏钱而临时不上猪,后续产能将会逐渐降落。
笔者则没有那么乐观,我以为养猪依然有四难,而每一难都会对猪价造成较大的影响。
第一难,产能裁减难,据专家介绍,固然此刻养猪进入吃亏状况,但集中退出的情形并没有产生,即使有去产能也是缩小范围,并会特别快举行弥补,由于此刻还在养猪的大都都在前两年赚到钱了,手里资金相对宽裕,扛价才能也就更强。
第二难、养猪本钱降落难,养猪要想赚钱,猪价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请求饲料价钱廉价,但从此刻的食粮市场看,粮价大概率会连续高位运转,饲料价钱降落艰苦。
第三难、疾病防控难,此刻依然没有针对非瘟特效诊治药物,或者有效的预防药物,一旦发病猪场大概率还要面临清场问题。
第四难、花费恢复难,最近两个月猪价连续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花费低迷,此刻猪肉已经跌至10元左右,花费依旧处于低谷期,这可能是由于受到经济不睬想大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受到其他物价大涨,花费空间被挤压的影响。
结语:假如依照正常的市场变更来说,此刻确切是补栏后备母猪的好机会,但此刻生猪市场纪律已经被打破,猪市已经特别难依照正常变更去走,养猪户在补栏的时候还是应当充足认识自身的资金情形、疾病防控情形然后再做出决议,切不成随大流。
![华北大学养猪专业排名 剧变:非瘟逼退散户,养猪业大跃进式发展背景下规模猪场问题百出](/draw/image/25518/31b7c7b1d04ee47371d7aa27413db639.png)
养猪日赚1亿!山东、河南、湖北超9万家企业养猪,但最牛是重庆
曾几何时,农村有俗语“要读好书,读不好书,回家养猪!”但现在养猪早就和“没文化、差人一等”的旧形象彻底告别!如今全国不仅有超35万家企业养猪,甚至有公司仅靠养猪就能日赚1亿!从地域上来看,山东、河南、湖北共有超9万家企业养猪,但最牛的还是重庆......
中国猪业十年巨变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猪养殖相关企业35.54万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以3.39万家猪养殖相关企业排名第一,山东以2.93万家排名第二,湖北以2.80万家排名第三,前三大省份共有猪企超9万家!
但有趣的是,湖南身为年出栏超6000万头的生猪大省,却并未进入猪企数量排名前五!第四为云南、第五为安徽、第六为四川。
可见湖南地区的散户最多、最为坚强,挺过一次次危机,坚持到了养猪业以规模产能为主的今天。
要知道,从2000年至2020年短短十年间:年出栏99头以下的小散户,市场比重从85.1%下降到26.3%;但是年出栏500~999头的规模场,市场比重从2%增长至10.8%;年出栏1000~9999头的大猪企,市场比重从4.8%增长至28.2%!
可见近10年来,以前的养猪主体小散户已大量淘汰!但值得重视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散养户也“升级”成了小规模养殖,因为年出栏100头到499头的群体市场比重从6.2%增长至16.6%,而这部分增长大量来自于小散户。
但无论怎么说,散养户都已不再是市场主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市场占比已高达60%!这一点在山东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山东猪企狂奔
山东是全国畜牧大省,自“十三五”以来全省肉蛋奶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稳居全国首位!而其中生猪产业占比最大,2021年山东省畜牧业总产值2904.2亿元,生猪产业贡献占比超30%。
值得重视的是,山东二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是294.6万头,但这20家企业有能繁母猪存栏85万头左右,占全省总量近30%!而在非瘟前,这一数据还只有40余万头。
可见非瘟这几年,山东的猪企在加速狂奔,产能增长飞快!
山东2021年出栏生猪4402万头,全国排行第四,但其中20家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比就高达35%!
据山东省畜牧协会猪业分会秘书长周开锋透露——在数量上,山东中小养殖户从2015年的104万降至2021年的25.9万,降幅高达75.1%;在出栏量上,山东中小规模场占比从2015年的57.1%降到2021年的37%,降幅达20.1%。
可见,养猪确实很赚钱,但最赚钱的还是“有技术、有资源、有资本”的规模场。
河南与牧原包揽全国第一
当然,猪企最多的还是河南,河南全省不仅有猪企多达3.39万家,其中甚至还有牧原这样的巨无霸!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河南2021年生猪出栏量为5802万头,位居全国第三,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392万头,位居全国第一。
更喜人的是,今年上半年,河南也出栏生猪3222万头、同比增长8.6%,猪肉产量256万吨、同比增长7.5%,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难得的增长!
此外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有60个,全国也只有500个,河南占比超十分之一!这使得河南2021年外调生猪(含猪肉)2758万头,居全国第一。
河南包揽了众多“全国第一”,规模猪企功不可没,尤其是牧原这样“全球第一”的猪王。
牧原8月销售生猪488.7万头,同比增长高达89.8%,实现销售收入116.6亿元。
更令人羡慕的是,牧原的造肉成本控制在15.5元/公斤左右,若按每头猪均重100~110公斤计算,其8月盈利约33.28亿元~40.9亿元,基本实现日赚一个亿的“小目标”。
但牧原的步伐只会因此加快,他们1-8月已共计出栏4076.2万头,赶超2021年全年水平!因此牧原最新表示,今年产能或达7500万头,实现产能大跃进!
牧原的大跃进,不仅在于他们养猪技术过硬,更在于他们通过资本撬动市场的能力绝佳!自2014年上市以来,牧原已经累计募资融资278亿元!
在这近300亿资金的加持下,牧原的资总产从2013年底的32.35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1772.66亿元,涨了整整54倍!估计最开始买牧原股票的人,现在别墅都靠大海了。
湖北、重庆都很牛
在生猪大省里面,湖北似乎比较低调,但他却是“大型猪企”得最多的省份。
其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57%,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超过700家,排全国第一!
这700家猪企助力湖北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猪生产基地,正常年份出栏生猪4000万头,外调800万头。
并且在2021全国生猪产业都备受打击之时,湖北却实现了高达56.40%的出栏增长速度,全年出栏生猪4115.08万头,增速全国第一!
尽管这其中有2020年非瘟受挫导致产能下降的影响,但也不能掩盖湖北产能提升效率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以温氏为例,温氏在经历非瘟前是年出栏2230万头的“猪王”,但直到2021年温氏年出栏量还只有1321.7万头,或许要到明年才能恢复到两千万头以上的出栏量。
湖北2022年上半年出栏生猪近2400万头,预计今年能出栏4300万头以上,并且湖北的种猪育种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每年都有大量种猪外销。
但规模化最牛的还是重庆,重庆以82402平方公里的面积,2021年出栏生猪1806.9万头,坐拥1.62万家生猪养殖相关企业!是全国养猪企业最多的城市!其次是恩施0.54万家、驻马店0.48万家。
小散户和规模化的冲突
但尽管中国养猪业规模化发展不断加速,行业内依旧有大量声音坚持认为“中小散户才是中国猪业的未来”,因为受到中国特有的经济形势所引导,大量农场农民需要通过畜牧业来提升产值、奔向小康。
我认为从猪企新增数量的变化上来看,目前中国猪业猪企的数量确实饱和,规模化发展已经度过了“入场阶段”。
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7597家,同比减少高达51.31%!
可见资本已经认识到“养猪赚钱”的艰难,敢于在上半年创办的猪企,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大企业的项目扩张,还有一部分小散户“升级”,因此真正“新入场”的猪企已少之又少!
至于说中国规模化究竟是否还会继续,小散户是否只能淘汰?我个人的想法是,规模化一定会继续,因为只有这样生猪产能才易于调控、猪周期才能熨平,猪价才不会大起大落!
而小散户未必就是被淘汰,小散户在中国猪业发展的过程中,在有关部门指引、大猪企合作的步伐下,很有可能会升级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也有可能会成为大猪企的“合作场长”。
学子网以上就是学子网整理的华北大学养猪专业排名 剧变:非瘟逼退散户,养猪业大跃进式发展背景下规模猪场问题百出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学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