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

2024-11-25 18:54:34 | 学子网

今天学子网小编整理了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

关于高考的制度、录取标准

日前,国内首份由民间高考研究专家推出的、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对现行高考制度提出种种改革。昨(22)日,流沙河、林文询、谭继和等四川名家纷纷对此发表自己看法,反对者有之、观望者有之,也有人认为此举“可以尝试”。 民间专家 自下而上推进高考改革 据了解,领衔这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的是知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他曾直言期待用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呼吁政府部门推进高考改革。 这份新方案为高考考试及招生制度改革提出“新十条”建议,其中包括高考考试科目多轨化、允许社会考试取代部分科目的高考成绩、增加高考次数等。该方案提出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之以高中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和面试后自主录取。其基本模式是“基础资格考试+高校自主录取”。 针对现行高考“一张考卷考所有人”的方式,新方案提出,建议按照高校分类管理的概念,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和高职院校三大类,再细分为不同科类,在高中课程中,确定不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难度,形成能够适应不同学生需要的13种“套餐”。 产生分歧 细分高中课程能否可行? 对于该方案提出的细分高校类型科目和高中课程的提法,流沙河表示极不赞成:“高中就是学习常识的阶段,中学生应该打牢基础。”他认为,如果根据大学类型和科目确定高中的考试科目及难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这对学生一生的知识构成都是很危险的事。 谭继和也赞同这样的说法:“高中不能再细分”,高中一旦细分,很容易导致更严重的偏科。“现在已经有很严重的体现了:很多大学生人文知识严重不足,素质严重偏低。”他认为现在要做的是从中学时“补”,而不是“分”,要加强人文基础知识和素质的锤炼。 林文询则有不同意见:“可以尝试,至少这是一个建设性的提议。”他认为现在的高考选拔制度,可能产生很多整体不错、但资质平庸的人。衡量标准单一,很可能让某方面有潜质的人淹没掉。“而大师,说不定就在这些人中产生。” 不约而同 赞成增加高校自主权 “我不赞成一考定终身。”流沙河说,高校可自主招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命题、选拔,学生可参加多个学校的招生,互相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学生。 谭继和则列举了美国的例子,全国有高考制度,但高校也具有自主命题、自主录取和自主招生权。学生要单独考某个学校,获得成绩,最后看是否应当录取。 林文询认为,现在中国的高考制度和招生条件之间存在脱节,“一个700多分的‘状元’,不一定就是该专业最好的学生。”每个学校应有自己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生,即使是同样性质的大学,不同的科类也有不同的选择标准。 稿源: 天府早报 编辑: 马欣 新华视点:30年后 站在高考改革的十字路口 07-06-10 中国恢复高考三十年 利弊同生中不断改革嬗变 07-06-06 1977-2007 高考三十年 改革焦点回眸(图) 07-06-06 [299614]网友:改革 ip地址:[218.59.235.*] 于2007-12-04 10:43 发表评论: 现行高考制度不科学。一考定终身已经耽误了几代人,也扼杀了不少人的创造热情、创造激情和创造力。从小学到高中纯粹是为了应试,大学则成了天之骄子释放压力、减负的天堂。当前,不少大学生走出校门表现出诸多无奈和茫然,无所适从,既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高校为什么至今未进入世界名校的行列,也与现行高考制度有关。我认为高校应该宽进严出,应该以开发、培养学生的潜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己任。高校的产品是培养合格的毕业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是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社会对所谓的全才需求并不是十分迫切,这样的人才也不可能培养出来。一个高中阶段偏科的高中生的创造潜力不一定比成绩均衡的高中生差,有可能要强若干倍。但是,由于偏科生的总分相对低一些,往往被高校拒之门外,得不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其聪明天赋和创造潜力被制度扼杀了。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高校资源的浪费。让这部分学生顺利地进入高校深造,才是家庭的幸事、社会的幸事,国家的幸事!国家教育部门及专家学者早就应该对高考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而且是不断地研究、创新、改革,这是你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另外,社会也迫切需要在政策上国家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不要人为地划分为国家干部和非国家干部身份,即使划分也应该按合格、不合格来划分吧?谁能说自考、成考毕业生就不合格呢?国家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自学考试、成人高校毕业生享有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而至今自考、成考毕业生连普通初中中专毕业生的待遇都不如,初中中专生还是国家干部身份,这难道不是身份歧视吗?多年来,身份问题是就业、深造、升迁、调工资不可逾越的一道门槛,再优秀的人才也奈何它不得,只得望而却步,不知伤透了多少人的心,耽误了多少人的前程。这也是家长们逼着孩子挤高考独木桥的一个原因。同时,身份歧视也不利于国家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统一考试,于是在高等教育的上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产生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弊端,全国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 “整个中国教育问题的‘牛鼻子’是高考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牵着中国教育走。”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曾经这样形容高考。这个形容不无道理。长久以来,高考成绩一直是衡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绩的唯一“硬”标准。 “所谓高考问题,实质是考试的统一性与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炬明分析,由于考试是统一的,就无法兼顾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制约了学校和学生的多样性发展。 若此,造成这一症结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高考更好地为高校和学生发展服务? 高校没有招生录取自主权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组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介绍说:“我国学校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这种体制下,对依法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高校而言,不能依法进行服务性管理。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管制致使高校在师资、课程、教材、招生录取等学校建设方面,失去了自主权和作为。” 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高校在招生时,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素质有不同要求。“但是在政府统管招生的情况下,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仅仅是在国家统一考试之后的一类本科线限制之内加上20%的挑选权,而且相当一部分高校为了回避‘问题’,主动将它放弃。”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这就使得决策责任与后果承担产生分离,由此引发的问题全部由学校承担,没有人对招生质量最终负责。稍微有点个性的教授,便不能容忍这种自己想招的学生招不到,招生权和培养权完全割裂的局面。” 熊丙奇认为,相对于按教育规律进行改革可能惹出的种种问题来说,从某种角度讲,控制高校招生自主权是一个保证高考公平,维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办法,但也是目前高考制度始终不能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根本原因所在。 学生没有自我发展选择权 由于现行高考制度是统一考试,于是在高等教育的上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产生了统一课程标准的弊端,全国所有学生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学习。这种教育在失去了教育个性和教育目的的同时,也让学生丧失了个性发展空间。又由于统一高考实行文理分科制度,又使很多文理兼顾的学生不得不忍痛割舍“另一半”,发展潜能受到抑制。 “从高中开始一直延伸到高校的文理分科,可能使得大学里文科生不懂自然科学,理科生缺乏人文知识。两类人不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不知道对方想什么和如何想,彼此难以互相理解。”赵炬明说,“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解、处理社会及生活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明显的片面性,不仅使我们的教育偏离培养目标,不利于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和面向21世纪发展需要的公民,也不利于造就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师,甚至还会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学校和学生必须双向选择 针对高考进行的改革,十年来各省一直在进行探索,最早进行改革的江苏省,10年间换了5个方案。“虽然高考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关口,但由于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学生没有选择权,也只能在考试内容上下工夫,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变革。”江苏省新中华中学校长张天若解释。 可是,回归高校自主权以及增加学生选择权的高考制度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对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统一高考衍生的违背考试公正原则、损害教育公平的腐败现象能否进行有效遏制? “这个制度应该是实行多轨道、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考试、选择学校的机会,同时也给高校更多的自主选择学生机会的制度。”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楯回答说。对此,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解释,“21世纪教育研究院6月13日推出的民间版《关于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建议》,表达的就是这个设想。学生在参加每年3次的‘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同时报考多所高校,分别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或研究型大学的联考,考生可以同时取得几个学校的录取通知,有选择地挑选学校。” 杨东平介绍,方案提出的录取方式也是多元化的,985和211学校可以采用“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部分211和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采用“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用“自主考试”模式,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模式,自主多次录取考生。 “方案还提出了配套改革措施。比如,将考试纳入法制轨道,在高校内部建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度,建立招生全程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社会监督;实行报名社会化;清理高考加分政策;降低英语分数权重;通过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实现考试机构和考试的社会化等等。”熊丙奇介绍说,此外,与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对应,入学后的学生还可以在研究型高校与其他高校、普通高校及职业高校之间及院系之间流动,促进高校教育的竞争。 方案一经公布,有人立即将它与美国、法国、亚洲等国家及地区的招生录取制度进行比较,以证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有专家提出应该取消文理分科。赵炬明认为,“高考问题我们已经研究了30年,各国国情不同,招生录取制度不尽相同,并且也在不断改进,因此没有可比性。这个方案,汲取了新中国成立以前招生录取制度的长处,适合国情。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政府再能够在加大高校公信力度、规定工农子弟招生比例及学费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遏制腐败现象、保障工农子女利益政策的话,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在清华大学教授孙复初看来,招生录取自主权能否回归高校,是统一高考制度能否进行彻底改革的关键。他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有效解决我国教育界现存问题的关键。

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

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

法律分析:高考政策加分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加十分。高考成绩分为实际考试成绩和入学考试成绩。比如实际考试成绩是500分(实际考试成绩),申请学校的时候成绩是510分(申请成绩)。关于优先录取。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候选人。民族院校,比如西南民族大学。会倾向于招收少数民族考生,控制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的比例。申请志愿者时,可以选择申请少数民族预科班。利弊需要每个地方不同的政策来权衡。请咨询当地招生办的老师。以上信息均可在官网当地招生办或招生办找到。

法律依据:《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省级招委会可根据本地投档录取办法决定,在其文化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达到高校投档条件的,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烈士子女; 学子网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

如何向小孩解释,为了高考的两道选择题,把他的民族从汉族改成少数民族?

学子网(https://www.fdxzm.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如何向小孩解释,为了高考的两道选择题,把他的民族从汉族改成少数民族?的相关内容。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它决定着你未来的前进方向以及奋斗目标。因为它的重要性关乎着每一位学生的前途。所以会让许多人都变得紧张甚至于改掉自己的民族!那么它到底有多重要呢?能让那么多人做出改变。

高考选择题一个五分你知道吗?

“姐,高考题难吗”

“嗯。。。那得分情况啦。不过选择题可是很恐怖的,就写个ABCD,就有五分的命运。别说五分了,哪怕一分都可能会被许多人超过,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这就是我高考完和我弟的对话,的确高考选择题就是如此的可怕,答错两道选择题你的命运或许便就此改变。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少数民族可以加分的政策,这使许多对高考把握不大的学生产生了不太正确的想法。为了两道选择题,把自己的民族改成了少数民族。其实作为一个刚刚经历过高考的我来说,很能理解这种做法,即使在不相关的人看来很奇葩。只能说实属迫不得已啊!

虽然作为学生都能理解,但毕竟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是被强烈扼制的。所以最好不要动这些歪脑筋,踏踏实实学习才是应对高考最好的办法,否则结局就会像上面这张图所描绘的一样,被取消高考资格,那时候后悔就再也来不及了。

总之再遇到像我弟弟那样喜欢刨根问底的小孩问你:为什么为了个高考两道选择题,就要更改自己的民族呢?知道该怎样解释了吗?至少你要告诉他两道选择题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加分政策的无奈。

以上,就是学子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子网:www.fdxzm.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高考
与“高考少数民族怎么加分”相关推荐
高考少数民族分是怎么加的
高考少数民族分是怎么加的

高考加分政策是怎样的? 什么情况高考加50分介绍如下: 高考加50分情况如下: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因见义勇为死亡或致残人员子女,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考生,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

2024-11-03 09:43:29
少数民族高考得加(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得加(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高考得加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考考生,国家实施了特定的加分政策。在广西,除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5个市区外,瑶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考生可享受高考总分基础上的20分加分。1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如融水、隆林等)以及3个享受同等待遇的县(如资源、凌杂言额用尽云),汉族考生也享有同样的20分加分。山区和边境县(如融安、象州)的考生,以及归侨、华侨子女等特殊群体,可以加10分。值得注意

2024-10-26 21:10:29
重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具体怎么加?
重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具体怎么加?

重庆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具体怎么加? 汉族不可以。 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指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此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增加20分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

2024-10-16 22:30:45
高考少数民族加多少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多少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多少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多少分如下: 高考少数民族加5-20分,具体如下: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能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加分项目一共有四个类别:1、第一就是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能够加20分,在全国高校投档使用; 2、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省属高校投档使用; 3、散居区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仅限省属高校投档使用; 4、聚居区少数民族

2024-10-18 13:23:53
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少数民族高考加多少分

2023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2023年甘肃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目前尚未公布,2022年的政策作为参考,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时,文化课加分为20分。具体如下: 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报考汉语言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文化课加20分。自2020年

2024-10-16 12:08:10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回族高考加不加分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回族高考加不加分

广西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也可以增加20分,但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广西成人高考加分是不可以叠加的,考生既年满25周岁又是少数民族,只能享受20分的加分政策。 一、增加20分。加20分—惠及范围最广,受惠人群最多 ①年龄加分。在广西成人高考中,年满25周岁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以加20分。这个加分政策大部分考生都可以享受,但值得注

2024-10-29 08:25:51
少数民族可以加多少分,高考加分
少数民族可以加多少分,高考加分

少数民族可以加多少分,高考加分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 3、烈士子女增加20分; 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及以上或被大军区及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考生由所在学校(往届生由户藉地街道、乡镇)出具证明,携带标明为少数民族成份的身份证、户口簿,到

2024-10-22 23:14:58
高考政策 少数民族回族加多少分?
高考政策 少数民族回族加多少分?

高考政策少数民族回族加多少分? 我们看看2014年各省区是怎样执行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呢? 1.8省区少数民族无条件加分 首先我们看到第一大类省区,这些省区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属于无条件加分。包括北京、天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和湖北共8个省区。在这些省区只要是少数民族就可以获得加分,对是否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不做要求。 2.山西省少数民族全部不加分 其次我们看到

2024-11-04 0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