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相关的问题,今天,学子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draw/thumb/131566/0de056a03b9f77761adb49954fd40f06.png)
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结果,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领导干部一定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发表的审计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方法
审计评价前应编制评价工作底稿,将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归纳、汇总,为审计评价作准备。
1.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以审计查证和取得的可靠数据与经济责任目标(计划)、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行业标准等进行对比分析,客观反映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2.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
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评价。其中,真实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的
会计处理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以及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经营成果的符合程度;合法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度;效益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程度。
3.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要求综合运用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及存在问题和所在单位财务收支、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及所在企业的管理、发展、资产营运、重大经济决策等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
1.要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完整性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法人的主要经济职责也是审计检查的基础,还是审计评价工作内容之一。只有把财政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的审计评价才有效,才可靠、可信。
2.要评价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看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一切经济活动必须置于法律、法规范围之内,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单位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主管责任和法律责任,不仅要评价钱花得好不好,还要评价经济行为有无违规违纪。
3.要评价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量化指标,特别是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核心。属于随意拍板、盲目投资、违规操作造成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属于
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帮助规范为主,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
4.要评价领导干部重大经济决策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领导干部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到廉政建设,有些失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行为。因此,对领导干部具体决策行为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5.要评价领导干部是否存在短期行为
要看其经济决策是否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是否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是否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做不到这几个兼顾就是短期行为。
对企业领导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2)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合法性。
(3)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4)重大技改、建设项目决策、资金来源、项目招投标及项目效益情况。
(5)长期投资决策、管理及投资收益情况。
(6)重大融资、担保决策及资金使用效益情况。
(7)任期内企业改制、国有产权转让、重大资产处置、坏账核销决策情况。
(8)大宗、批量物资采购情况。
(9)企业对环境的保护和投入情况。
(10)维护职工合法利益的情况,是否依法为职工交纳养老
保险、失业保险、
医疗保险等。
(11)企业领导人员遵守廉洁从业有关规定情况。
(12)其他需要评价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审计人员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说明问题,使审计评价的依据和结论建立在全部事实的基础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就要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绝不能将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者提供的未经查明证实的材料作为评价的依据。
有些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责任重大,为了回避矛盾,干脆在审计报告上不写审计评价,不提出任何结论性意见。有些审计人员干脆什么都评价,什么好听写什么,需要什么写什么,只看到满纸功绩,看不到责任所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评价或不负责任地乱评价,都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要履行客观性原则,审计人员首先要核实查明的事项,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调整,使相关数据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目。如要真实地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净利润和净资产问题,就要对有关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要简单地搬用企业会计报表上的数字。
要履行客观性原则,必须以适用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去衡量被查明的事项。要历史地看问题,要和问题发生时的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相联系,坚持全面看,以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不能用一般的标准去衡量特殊场合下出现的个别情况,不能用现在的政策、现有的标准去判别过去事项的正误。
要履行客观性原则,将事实与标准对照后,做出恰如其分的结论。结论性意见,必须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做到内容准确,措辞恰当,文字简洁,切忌空谈。对于依据不足、性质不明或政策法规不明确的事项,可只摆事实,提出结论性意见。在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时,必须分清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或者是不负有责任。责任界定是审计评价的核心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应该有什么就写什么,不应夸大,也不应缩小。对因受审计职责权限和审计手段、条件限制,或者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原因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而没有查清或没有完全查清的问题,可以提出保留意见,一般不提出结论性意见。凡有结论性意见的事项,一定要做到资料翔实、事实清楚、依据准确,要有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工作记录。
(二)重要性原则
整个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要贯彻重要性原则,以利于实现审计目标,节约审计资源。而在审计评价中更要履行重要性原则,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只限于经济责任,除此之外,审计机关与审计人员没有责任,也没有权力做出评价。由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抓住经济责任这个重点。
首先,应明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范围。根据单位领导人的职责,领导人对外依法代表单位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经济、民事、管理活动,同时,作为一个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负有责任,按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原则,领导人的责任范围就是领导人的职权范围。
其次,要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是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无论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审计,还是对审计领导干部个人的审计,最终是要认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评价,最终都要落实到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不真实问题、资金使用效益差问题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
最后,必须突出评价重点。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必须评价,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无重大影响的事项,可较少评价或不予评价。因此,必须就事项性质和数额大小来选择评价的重点。如果经济责任事项影响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反映的经济责任事项数额巨大也应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如果经济责任事项涉及违反国家财经法纪问题或廉政规定问题,更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谨慎性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持有稳健、谨慎态度,应做到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不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责任不清的不评价,评价依据不明的不评价。
审计中所谓未涉及的问题,一般是指未涉及的具体事项。所谓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指该具体事项属于审计事项,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涉及。例如,对被审计者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审计人员只是从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总结或被审计者的述职报告中取证,没有从相关的会计资料中进行检查核实。该事例表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属于审计事项,但审计人员从述职报告中取得的数据,未与相关的会计资料进行核实,相当于该审计事项在审计过程中未涉及。
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事项的证明力不足。例如,某审计报告反映被审计者所在单位截止被审计者离任时,在某饭店因业务招待而长期未结算的用餐支出5万余元,而该经济事项在被审计者所在单位会计账上无据可查(因为是某饭店的赊账业务,没有开具营业发票进行结算)。审计报告中反映该审计事项,仅凭审计座谈会的会议纪要,说明该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来源于群众反映,系言词证据。由于言词证据往往夹杂提供人的个人观点、意见、感情和倾向,因而证明力较小。因此,在该事例中,审计人员应责成被审计者所在单位的财务人员把长期未结算的业务招待用餐费结算后纳入会计账,审计人员再进一步取证,摘录审计签证单。
审计证据不足,证明审计事项的证明材料还不能成立,审计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对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在审计评价前必须补充取证,确因某种原因不能补充取证,也宁可舍之,不作评价。
所谓不属于审计范围,即指非审计事项,是指不属于审计范围的,审计人员无法从会计资料、统计资料等经济资料中取证的事项。
遵循谨慎性原则,评价用语一定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令人难以理解和产生错觉的语句,尽量减少主观评语,切忌粉饰性语言。对于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评价,在真实性方面,一般用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在合法性方面,一般用合法、基本合法、不合法;在效益性方面,一般用效益好、效益较好和效益差;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一般用健全有效、基本健全有效、不健全有效。切忌使用如“此次审计未发现有严重经济问题”等语句。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意见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结束后,要根据审计结果和评价原则,围绕评价内容、指标,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表审计评价意见。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领导干部未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的评价,即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主要责任和直接责任。所以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而现实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少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这给审计评价工作造成困难。尽管《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但条文规定仍过于宽泛和笼统,不便于实际操作。不完善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致使不同的审计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审计评价,影响了审计的客观公正和审计的权威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的多元性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划清经济责任主体任期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种责任很难区分。因为对领导干部直接责任进行区分和评价需要界定个人责任,界定个人责任又往往涉及历史的与现实的、主观与客观的、自主决策与集体决策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实际情况是,作为经济责任主体的“一把手”,在单位的事务管理和经济决策上很少是一人说了算的,大部分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很难找到界定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依据,难以量化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轻重。
三、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归属性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还要求审计人员正确划分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责任。只有正确界定某一领导干部的责任期限,才能恰当地评价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界定也很困难。由于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是连续的,以及权责发生制的记账方式,上期责任可能延续到本期,本期责任也可能递延至下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认定经济责任过于简单化、片面化,必然影响审计结果准确性。
四、经济责任审计手段的局限性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涉及被审计的单位,还要涉及领导者个人。单位行为和个人行为最大的差别是,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有具体的载体记录的,如会计资料、统计资料、会议记录等,是很容易查实的;而个人经济活动则是无据可查的,特别是社会关注的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挥霍浪费等经济问题,一般很难从单位会计账上发现。即使发现某种线索,如果没有相关执法执纪部门的技术手段和强制措施的配合和支持,仅凭现阶段软弱的审计执法手段是无能为力的。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评价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提出解决审计评价问题的对策。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坚持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审计评价的内容、范围只限于领导干部的任期内经济责任,绝不能作超出审计范围的审计评价。同时,一定要采取谨慎负责的态度,尽量用审核后的数字来进行评述,用写实性的方法来进行。
2.客观性原则。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以客观的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为依据,不能受主观意念的支配。坚持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是什么情况就评价什么情况,对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3.全面性原则。我们所作的审计评价,必须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审计所查出的问题,避免以偏概全,不能用单个的事实去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把握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也只能是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及其他的有关经济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以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为中心,其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应当与“党政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相一致,换句话说,若是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内不应当负有经济责任的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事项就不应该列为审计评价的范围。
我们再从审计内容的角度来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以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评价。要结合审计查证结果,评价经济责任人任期内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等。
(三)要建立统一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是指能够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包括绝对数与相对数,如预算的执行及决算或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等。定性指标是指不能够直接用数值表示的指标,如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与有效性、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洁自律情况、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中所起的作用等。对于定性指标也要给以一定的权重,使其定量化,以避免评价时的随意性或以偏概全。
(四)要准确把握经济责任性质
我们在做审计评价时,要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考虑到当时国家政策性因素和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不能以现阶段的标准来衡量过去特定客观环境下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在评价时要注意分清经济责任产生的因果关系,看其是否与领导干部任期范围内所能单独体现的经济责任相关联,不要将一些超越领导干部职责范围之外的经济事项同其任期经济责任相联系。
(五)要正确界定经济责任界限
1.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限。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任期内行使经济权力,直接组织实施、控制、指使、操纵、决策、签发和干预经济活动的具体行为,应当负有的责任。主管责任则是指领导干部任期内由于个人主观原因不重视、管理不力或放纵他人造成的本单位违反财经纪律和其他经济犯罪的行为,以及给国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经济事项,应当负有的责任。
2.划清领导干部任期内与非任期内经济责任的界限。不能将前任领导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问题当成是现任领导的成绩或问题。
3.划清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界限,由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集体负责,由领导个人决策造成的失误,应由领导个人负责。
参考文献
1.0 1.1 1.2 朴根虎,朱承祖主编.审计基础知识 会计专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李凤鸣编.基础
审计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王悦主编.经济责任审计探索与实践.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8
![什么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draw/image/131566/84e12ba031c443e5454001f9dae52324.png)
国培机构和国培计划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国培计划,其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为做好“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确保培训质量,经教育部组织审评,确定了18教育机构为教育部推荐的“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这就是“国培机构”。
2、意义不同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机构致力于为投融资(小额信贷、担保、典当)领域人才、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管理咨询及信息服务,力争打造该领域培训咨询与信息服务的专业品牌。
其中6所“国培机构”分别是:北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福建师大和北大。国培机构是专门做担保、小额贷款、典当、高级财务、法律、招投标等这几个行业培训的机构。
扩展资料:
培训计划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2010年启动的“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的实施。通过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和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相结合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为做好“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确保培训质量,经教育部组织评审和遴选,确定了18家机构为教育部推荐的“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其中高校一共有9所,分别是北京大学、广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实施计划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下简称“国培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高度重视“国培计划”实施工作
学子网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教师培训属地方事权,应以地方为主实施。中央实施“国培计划”旨在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实施“国培计划”,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
各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国培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将“国培计划”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并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契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大规模组织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机电一体化本科叫什么?
学子网(https://www.fdxzm.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机电一体化本科叫什么?的相关内容。
在本科院校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叫什么?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大方向机电系有这个方向 机械的机电一体化
电气系也有这一方向
现在大学本科里的机电一体化 都学的是什么课程?
本科里的机电一体化所学课程,一般都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420 物理(工)、物理(工)(实践)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计算机软件基础(一)(实践)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实践)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工业用微型计算机(实践)
02194 工程经济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现代设计方法(实践)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伐(实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设计)
自学的话,教材最好选择自学考试教材,容易买到,适合自学,教材信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08年版 王顺生、李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8年版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99/98版 高 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工)》 2007年版 吴王杰 机械工业出版社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000年版 贺才兴孙洪祥、柳金甫 辽宁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006年版贺才兴孙洪祥、柳金甫 辽宁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软件基础》 2007年版 崔俊凯 机械工业出版社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上、下册) 1999年版 余孟尝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修订本)1999年版 陈康宁 西安交大出版社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000年版 张建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2000年版 赵长德 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经济》 2000年版 陈锡璞 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设计方法》 2000年版 应锦春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007年版 董景新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电一体化本科与专科区别
有区别, 主要区别是深度, 本科的深度要高一些, plc、 是
自动化专业
现在本科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不是就是机械电子
机电一体化专业,有的学校称为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科和本科都有,比如说
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就设有机电的本科和专科。说实话,这年头学专科的,后来一般都要专升本,毕竟社会就业压力大,如果只是专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晋升有影响。学机电专业的人员,按专业对口来说,主要从事设备的管理、维护(日资企业称为保全);设备的设计、制造;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布局等工作。在维修岗位上可从事:设备维修人员(日资企业称为保全人员、改善人员)、机电技师;在技术岗位上可从事:机电技术员、机电工程师、设备招投标的专家顾问。在管理岗位上可从事:机电班(组)长、机电段长、设备处长、保全课长(日资企业)。现在就全球范围而言,美国、日本、英国、瑞典等国都非常重视设备管理,美国称之为后勒保障学,英国称之为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称之为TPM(全员生产维护)。在瑞典的企业里,第一副总一定是从事设备管理的专家。总之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设备管理。我国目前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极缺设备方面的专业人才(专家能手)。所以,不管是学专科还是本科,只要你肯学肯专,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完善和充实自己,就可以成为设备保全方面的专家能手。
机电一体化 是专科~ 本科的呢?
机电一体化专业,有的学校称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科和本科都有,比如说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就设有机电的本科和专科。说实话,这年头学专科的,后来一般都要专升本,毕竟社会就业压力大,如果只是专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晋升有影响。
学机电专业的人员,按专业对口来说,主要从事设备的管理、维护(日资企业称为保全);设备的设计、制造;生产线的规划、设计、布局等工作。
在维修岗丹上可从事:设备维修人员(日资企业称为保全人员、改善人员)、机电技师;在技术岗位上可从事:机电技术员、机电工程师、设备招投标的专家顾问。在管理岗位上可从事:机电班(组)长、机电段长、设备处长、保全课长(日资企业)。
现在就全球范围而言,美国、日本、英国、瑞典等国都非常重视设备管理,美国称之为后勒保障学,英国称之为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称之为TPM(全员生产维护)。在瑞典的企业里,第一副总一定是从事设备管理的专家。总之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设备管理。我国目前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许多企业都极缺设备方面的专业人才(专家能手)。
所以,不管是学专科还是本科,只要你肯学肯专,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完善和充实自己,就可以成为设备保全方面的专家能手。
机电一体化本科有什么课程
*** 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原理 英语(二)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概率论与数理统(二) 物理(工)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工程经济 现代设计方法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机电一体化(本科)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设置 物理(工)(实践)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实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践)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实践)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实践) 现代设计方法(实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实践)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
我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工程(本科)属于什么类
专业是机电一体化工程,本科,属于电器类的吧
机电一体化的本科都有哪个学校
机械、自动化方面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都不错
机械工程 - 国家重点学科
清华、北航、北理工、
吉林大学、哈工大、
燕山大学
上交大、浙大、华中科大、湖大、中南、重大、西交大、西南交大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重点学科
大连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上海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 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原则上优先考虑 985 大学
0802 机械工程(198)
1
上海交通大学 A +
2
清华大学 A +
3
北京理工大学 A +
4
华中科技大学 A +
5 吉林大学 A +
6
浙江大学 A +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
8
西安交通大学 A +
9 重庆大学 A +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
11
湖南大学 A
12
中南大学 A
13 燕山大学 A
14
西南交通大学 A
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16 大连理工大学 A
17 西北工业大学 A
18
华南理工大学 A
19 天津大学 A
20 北京科技大学 A
21 同济大学 A
22 武汉理工大学 A
23
辽宁工业大学 A
24 东北大学 A
25
东南大学 A
26
南京理工大学 A
27 合肥工业大学 A
28 山东大学 A
29 上海大学 A
30
江苏大学 A
31
西南石油大学 A
32
西安理工大学 A
33
四川大学 A
34
北京交通大学 A
35
太原理工大学 A
36
浙江工业大学 A
37
北京工业大学 A
3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39
广东工业大学 A
40
华东理工大学 A
以上是机械工程A类以上院校名单,重点推荐前10的
专科的机电一体化和本科的机电一体化有什么区别
专科的机电一体化,本科对应的应该是机械设计自造及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更多一些,专业更深一些。
机电一体化大学叫什么专业
就叫机电一体化啊,我就是这专业的
以上就是学子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子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子网:
www.fdxzm.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