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8 17:18:13 | 学子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收费标准
第二十八条我校2011级各招生专业名称、类别、招生计划、层次、授予学位、学制、学费及住宿费如下表所示:
专业名称
类别招生计划(人)
层次授予
学位学制
(年)学费
(元/年)住宿费
(元/年)
日语理工30本科文学学士449501200
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8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4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应用物理学理工4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应用化学理工4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生物技术理工4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工16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微电子学理工200本科理学学士455001200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理工240本科工学学士460001200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工4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信息安全理工120本科理学学士449501200
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电子封装技术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工20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工业设计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160本科工学学士4550012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8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自动化理工160本科工学学士455001200
电子信息工程理工560本科工学学士460001200
通信工程理工560本科工学学士46000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470本科工学学士460001200
智能科学与技术理工16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电波传播与天线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遥感科学与技术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信息工程理工160本科工学学士460001200
网络工程理工8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工240本科工学学士455001200
生物医学工程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软件工程理工440本科工学学士4见备注1200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理工4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信息对抗技术理工120本科工学学士4495012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工40本科管理学学士449501200
工业工程理工40本科管理学学士449501200
工商管理理工40本科管理学学士449501200
工商管理文史40本科管理学学士438501200
市场营销文史40本科管理学学士438501200
人力资源管理文史40本科管理学学士438501200
劳动与社会保障文史30本科管理学学士438501200
电子商务理工40本科管理学学士449501200
录音艺术艺术30本科文学学士499001200
备注:依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费标准,软件工程专业学费为一、二年级每人每年6000元,三、四年级每人每年14000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院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目前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945.33亩,校舍建筑面积142.33万平方米。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延续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建校后先后于江西瑞金、陕西延安、河北获鹿、河北张家口等地办学,1958年迁址陕西西安,1960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简称“西军电”),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三次为学校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开辟了我国电子与信息学科的先河,是国内最早建立雷达、信息论、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学校1959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98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组建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2017年、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是全国首批9所设有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首批2所设有全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试点基地、首批7所设有一流网络安全学院、首批33所设有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是全国8所设有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5所承担建设国家级密码科研实验平台的高校之一,建有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
学校聚力电子与信息领域,着力打造“根基牢、实力强、后劲足、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体系,设二级教学科研机构26个,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7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5个本科专业。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3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为A+、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A-,信息类学科实力国内领先。
学校不断深化拓展“学风扎实、基础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优势,致力于培养爱国进取、基础厚实、术业精湛、求是创新、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骨干人才和未来领军人才,为党和国家输送“信息尖兵、强国先锋”。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837人,其中本科生22438人,硕士生12666人,博士生2733人;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获批国家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区块链+教育”应用试点高校、工信部“5G+教育”应用试点高校、全国首个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开放基地、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国家级特色人才培养平台。近年来,学生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6000余项,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国前列,在7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共获17金,连续4度摘取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最高奖,5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3次捧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最高奖“英特尔杯”。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99%左右,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多次入选全国高校“就业最佳典范奖”“年度就业最受欢迎奖”。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2万余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到国家急需重点行业领域就业超过70%,锻造了以“院士校友多、将军校友多、航天总师多、所长总工多、创业英雄多”著称的人才培养“西电现象”,以行业领军人才、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创业先锋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强校第一战略、人才工作第一抓手”的基本理念,深化推进一流师资汇聚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0余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双聘院士17人;聘有2位院士担任学院院长,4位院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汇聚了一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其中国家级人才15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69人次、省部级人才147人次、省级青年人才84人次,青年托举人才64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18个、省级创新团队30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现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次、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4人次、省高校教学名师27人次。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汇聚,致力打造支撑国家电子与信息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体系。学校历史上曾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领域多项第一,包括第一部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多套新体制雷达。现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以及5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近年来,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空间技术等国家急需领域形成明显科研优势,牵头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产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广泛应用于北斗、天眼、嫦娥、天问、天和、羲和、奋斗者号等国家重大工程。2016年以来,共获国家科技奖16项(其中牵头10项,包括一等奖1项)、陕西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
学校坚持开放融合、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打造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融入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与西安市高新区共建西安电子谷,助力乡村振兴,连续三年入选教育部精准扶贫典型项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校地共建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服务行业产业升级发展,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中国航天,华为、中兴、阿里、腾讯,以及三大运营商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协同,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学生实习基地。
学校落实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要求,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3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35个国家的166所知名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交流协议,与海外知名高校、跨国公司等建立67个联合实验室。学校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成立“西电-法兰克福高等研究院中德联合研究中心”并纳入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成果。学校在德国、多米尼克建有2所孔院(课堂),与美国、英国、法国著名大学合作运行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2013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016年通过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收费标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收费标准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08年各专业学费标准系别专业名称收费标准(元/年.生)层次学制科类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13500.00本科四年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微软合作项目13500.00本科四年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微软合作项目13500.00本科四年理工信息与计算科学12500.00本科四年
西安交通大学收费标准西安交通大学收费标准 学费 理工类专业:4950元/年 理工类热门专业:5200元/年 文史类专业:3850元/年 (英语、法语专业:4950元/年) 艺术类专业:9900元/年。 理工类热门专业为: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含微电子学方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建筑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电气信息类、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收费标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收费标准 学校收费标准执行陕西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的规定: 农林类理科专业3025元/学年; 理工、外语专业4950元/学年; 文史专业3850元/学年; 艺术类9900元/学年; 职教师资5500元/学年。 若有变动以文件为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收费标准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收费标准 凡被我校录取的新生,入学报到时,学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严格执行安徽省物价局核准的独立学院学生收费标准。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院校简介安徽大学江淮学院院校简介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成立于2003年6月,是由安徽大学申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2年,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通过了安徽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规范发展情况评估。2
青岛电大2021年学费多少钱一年 电大是被国家承认的考试形式之一,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如今已经更名为开放大学,主要面向社会全体成员进行招生,考生符合相应条件可以免试注册入学。 2021青岛电大学费多少钱 青岛开放大学专升本最低毕业学分72学分,每学分90元,共计6500元左右,专科最低学分78学分,每学分75元,共计6000元左右,注册档案费需要150元。 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学、法学、商务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收费标准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收费标准 第七条本科学费标准:普通类专业12000-15000元/生、年;住宿费为1500元/生、年;各专业收费标准详见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招生计划表或学院下发的2009年新生报到须知。如政府对当年学费标准进行调整,以政府规定的标准为准。我院是独立学院,尚未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和减免学费工作,经济困难考生慎重填报。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
广西大学收费标准广西大学收费标准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以及书本费、各种证件(卡)工本费等各种杂费。收费标准经学校所在地省级物价部门核准后向社会公布。 住宿费标准从250元/年至1100元/年不等。 广西大学院校简介广西大学院校简介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
西藏大学收费标准西藏大学收费标准 西藏大学院校简介西藏大学院校简介西藏大学是西藏自治区所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3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7年入选首轮“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创办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
2023-08-30 13:07:54
2023-08-28 04:37:30
2023-08-29 01:42:12
2023-09-23 09:16:42
2023-08-25 03:52:24
2023-11-05 14: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