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04:24:39 | 学子网
绍兴有七所大学,分别为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浙江树人大学 杨汛桥校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一、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是由浙江理工大学举办的 独立学院 ,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占地面积550亩,总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
浙江理工大学与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合作建设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项目位于滨海新城东侧,一期办学用地550亩,新建校舍约24万平方米。
按照全日制在校生6800人、教职工650名的规模规划建设,远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10000人。专业设置以现有29个 本科专业 (方向)为基础,远期达到本科专业(方向)40个左右。
二、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原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位于绍兴,创办于2000年,由 浙江林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前身)申请,经 浙江省人民政府 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诸暨市城北教育园区,占地面积500.24亩。校园按照“大气厚重、传承文脉、平中现奇、彰显特色”的理念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校舍建筑总面积27万平方米。
拥有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集篮球馆、游泳馆、网球馆为一体,能承担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综合性体育馆;拥有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能馆藏150万册图书资料的图书馆。
三、绍兴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Shaoxing University)位于 浙江省绍兴市 ,是一所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批准成立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2013年8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学子网
截至2018年5月,绍兴文理学院共拥有风则江(河东、河西)、南山、兰亭、上虞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488.97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
下设16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9个,高职专科专业5个;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 和6个 专业硕士学位 点;共有教职工1514人,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
四、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 (挂名浙江树人大学)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举办单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办公厅,主管单位为浙江省教育厅,是 中国改革开放 以来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之一。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拥有杭州拱宸桥校区与绍兴杨汛桥校区,占地1232余亩;学校教学设备总值1.9亿余元;开设11个教学单位、44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26个研究机构;拥有专任教师800多名,在校学生16000余名。
五、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Zhijiang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浙江工业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由浙江工业大学与 绍兴县 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
根据2018年7月学院官网信息,学院占地面积约826亩,其中:可用水220亩,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资产7522.59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236.16万册,二级学院11所。教学部1个,本科专业36个,专任教师394人,全日制本科生7900余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绍兴
百度百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百度百科—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百度百科—绍兴文理学院
百度百科—浙江树人大学
百度百科—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公办本科大学排名介绍如下:
浙江公办学校主要有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
浙江本科学校排名:
本省排名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类型
1 浙江大学 3 综合
2 宁波大学 87 综合
3 浙江工业大学 89 理工
4 浙江师范大学 92 师范
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95 理工
6 浙江工商大学 144 理工
7 浙江理工大学 165 理工
8 杭州师范大学 172 师范
9 中国计量大学 184 理工
10 温州医科大学 191 医药
11 温州大学 202 综合
12 浙江农林大学 265 农林
13 浙江海洋大学 270 农林
14 浙江财经大学 273 财经
15 浙江中医药大学 299 医药
16 浙江科技学院 311 理工
17 湖州师范学院 387 师范
17 丽水学院 387 师范
19 绍兴文理学院 389 师范
20 嘉兴学院 413 综合
20 浙江万里学院 413 理工
22 宁波工程学院 418 理工
23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441 理工
24 台州学院 547 综合
25 衢州学院 617 综合
26 杭州医学院 706 医药。
浙江拥有护理专业的大学有:浙江中医药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宁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丽水学院、浙江医学高等学校、浙江树人大学。
护理专业是一种大学专业类型。护理本科学制四年,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的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系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后可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
专业内容:
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诊断学基础、药物治疗学、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等,必修课共开设36门,总学时数3727学时,其中两课占282学时,外语280学时,临床实习48周。
学生毕业授与护理学学士学位。就业方向为各级各类医院、医药院校、康复机构、卫生行政部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领域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家庭等场所,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以上就是学子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学子网。铁路类专科学校排名 关于铁路类专科学校排名如下: 在中国,有许多铁路类。学校的前身是北京铁路学院,是中国最早的铁路类专科学校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上海铁道学院,于1952年迁至成都,后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学校在铁路类专科
公办三本大学有哪些 公办三本大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以下是一些公办三本大学的例子: 1.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多科性大学之一,成立于1940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该校在科学、工程和管理领域有着卓越的声誉,并享有国内外广泛的影响力。 2.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成立于1895年,位于天津市。该校在工科、理
重庆所有二本大学排名公办 重庆所有二本大学排名公办: 1、重庆工商大学(473分) 2、四川外国语大学(470分) 3、重庆科技学院(464分) 4、重庆三峡学院(461分) 5、长江师范学院(454分) 6、重庆第二师范学院(454分) 7、重庆人文科技学院(448分) 8、重庆文理学院(443分) 9、重庆财经学院(440分)
四川公办最好的二本大学排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四川省,公办的二本大学因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而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今天,我们将对四川省内公办二本大学进行排名,以便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1.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作为四川省最早成立的公办二本大学之一,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注重
有机械专业的公办二本院校 燕山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根据查询教育局官网得知,2023年机械工程专业较好的二本学校有燕山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二本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结束后,处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的院校。 哈尔滨二本大学排名 哈尔滨二本大学排名(前四)的学校,分别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武汉市民办大学排名 武汉市民办大学排行榜:武昌理工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城市学院、汉口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晴川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居湖北省民办大学前3名,是湖北省综合实力最好的民办大学,分别居全国民办大学第2名、第8名、第14名。 武昌理工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工学为偏向的理工类高校,
河南专科师范学校排名公办 河南专科师范学校公办排名如下: 1、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是河南省最早创办的本科师范类高校之一,坐落于河南省新乡市。学校设有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体育学等学院,并开设了丰富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 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一所以经济、金融、法律、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数个专科
民办本科法学专业排名 民办本科法学专业排名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等院校。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珠海分校的建设是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世界级大学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批准精神的指导下,珠海分校坚决贯彻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资源国有、学校举办、市场运作、新模式建设政策,坚决贯彻质量生存、创新发展、贡献支持、双赢合作
2023-10-25 11:34:02
2023-10-25 12:13:45
2023-10-22 09:12:13
2023-10-04 01:14:16
2023-10-31 07:18:09
2023-10-30 13: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