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08:52:29 | 学子网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的整体实力最强,各个分科实力平均,整体实力都靠上,从早年的黄达到现在的周升业都是金融学有名的人物。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在师资力量上国内基本无人能敌,北大的CCER、经院、光华、汇率四大学院各具特色又实力强劲。很多优秀毕业生进了国际顶级投行,在业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3、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近几年的金融学专业比较受重视,金融工程不错,有例如黄宪等优秀老师,是全国985重点大学,校风和校园环境都非常好,有自己的特色。
4、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的保险精算是全国最好的,从解放初期开始就树立了自己在国际金融学的首席地位,是“双一流”全国重点大学。
5、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全国的金融教学和学术研究领域都具有较高的身亡和较大的影响,师资力量雄厚,金融学科门类齐全。
6、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知识体系与市场更近,接受西方知识比较新,比较偏向行业研究,学校氛围很好,有优秀的导师。
7、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是学校“211”工程期间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货币银行学在全国贼强,金融系统里校友众多。
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前身是中国金融学院,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专业化程度强,国际化程度高,重视对外贸易,注重培养使用能力。
9、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六大财院之一,有众多国家重点学科,就业优势在于各大国有银行和中央企业,在生源和业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的金融与投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大学,学校对金融学的重视程度很高,有优秀的教师团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
专业介绍
金融学(Finance)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金融学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主要包括四大学术专业领域: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金融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口厚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既可在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学位,也可在银行、证券、信托、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等机构任职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金融学应具备能力
本专业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经济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有关法律、政策和国际规则;了解国内外金融学科和金融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研、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利用外语获取专业信息;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化工具从事专业工作。
金融学课程设置
主要专业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工程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中央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统计分析、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市场营销、金融法、资产评估、项目评估、期货与期权等。
金融学就业方向
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等。
金融学专业优秀的院校
微观金融学
微观金融学,也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个大的方向。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微观金融学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和国际学界差距最大的领域,急需改进。
宏观金融学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与微观金融学相关的宏观问题研究称为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我个人认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和经济系内。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交叉学科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主要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学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学和证券学、生物学、心理学等交叉而形成的“演化金融学(Evolutionary Finance)”、“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三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学子网
有关证券金融交易者人性假设和研究范式的探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前提假设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其中被誉为21世纪金融证券交易分析理论的引领者、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个进步。当我开始涉足金融学理论时,正是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我读金融学博士时的一个同窗是意大利人,他本科学的是物理,之所以选择金融,是因为期望金融能成为20世纪后期的物理学。11年后的今天,事情并没有像他当初预期的那样,物理和数学并未能统治金融学,完美的金融模型并没有出现,金融学经历了对物理和数学的狂热期后,回归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
那为什么高深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艺术(Art)而非科学(Science)。物理学理论模型使用确定性的参数,而金融学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科学利用理论模型引导人们的认识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论模型从一种期望变成另一种期望——如股票定价、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分别是期望红利和期望收益变动率,永远是一个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计金融工程学在中国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金融学人应该学会“走过数学”(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却亟需法和金融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和金融学在我国将会有相当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大多都同时涉及法律和金融两方面问题:如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丛书的核心任务。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本丛书同时覆盖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已开始倡导经济和法的融合研究,不过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做起。
微观金融学是金融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仿照微观经济学建立起来的一套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的理论体系。核心内容是个人在不确定环境下如何进行最优化;企业如何根据生产的需要接受个人的投资;经济组织(市场和中介)在协助个人及企业在完成这一资源配置任务时,应起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达成一个合理的均衡价格体系。微观金融学借助正统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例如,个人最优化和均衡分析等),意味着它必然带有浓厚的新古典特征;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数学提供的有力工具—— 随机过程理论。
学子网(https://www.fdxzm.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央财经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错过悔终身?的相关内容。
其实中财值得推荐的老师特别的多,大四老学姐就在这里给大家推荐2位我个人觉得超有意思的老师的课,不去上他们的课可能真的会后悔终生hhh
1:李健
李健老师上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的专业, 课堂也十分生动有趣 ,实在是太棒啦!李健老师在1983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毕业后旋即留校任教。期间曾赴陕西财经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金融专家江其务教授攻读货币金融理论,并于199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李健老师现在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理论教研室主任、同时中国金融学会个人会员。
提到李健老师,我不由的想到她所编写的 《金融学》 一书。这本书,可是让无数中财学子都为之颤抖啊。还由此产生了一个术语,叫做: 金融学之夜 。中财大部分专业学生都会在大二上学期学这门课,而大二上这个学期一直以来都是课程繁重事务繁杂的学期,加之金融学考试出题灵活多变,试卷题量大,难度高,因此这一门拥有550多页教材的金融学便成了大家最为头痛的课程!!!在考试临近时大家都疯狂复习,但由于复习量太大,时间严重不足,于是在每年金融学考试前一夜便出现了全校学生一起挑灯夜战复习金融学的情景,2点、3点、4点,甚至通宵复习都不足为奇,其规模之庞大,场景之壮观,影响之深刻,其余学科难以企及~
2:王存同老师
王存同老师是中财社会心理学院,我有幸上过他的选修课: 《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 。这门课在选修课中可以说真的非常非常火爆啦!我也是用电脑,网速快,手速快才抢到的。王存同老师上课十分认真负责,尽管是选修课也不水,能让大家学到很多真实有用的东西,而且给分还很不错哦。不得不提得是, 王存同老师很特立独行,很有自主性,还很和蔼可亲~ 人格魅力也很大!!!总之,很推荐王存同老师的课呀!
最后建议楼主能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对应学院官网查看教师简介哦~
以上就是学子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子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子网:www.fdxzm.com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 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 1、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享誉全国,实力强大。在2004年、2008年、2012年连续三次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人大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名列全国第一。经济学院更是群英荟萃,大师云集。始终走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研究的前列。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是北京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学院。拥有厉以宁等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在中国数一
大学里的奖学金应该是按什么评的? 第一个是你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在班级前三或者是专业前几,且大学四年里不能挂科。 第二个是你的综合测评的分数,这个主要是看你在学校里有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在活动里有没有得奖。 最后是老师要观察你的品行,你的人际关系,别人对于你的评价。这些都是要对你的评定。 大学奖学金评定标准 大学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学业成绩排名和参加活动加分两个部分。
金融学最好的十所大学 一、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是该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连续多年被教育部官方评定为全国第一。人大的金融学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作为人大的王牌专业,向来是人大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获评A+,成经
大学金融专业都有什么 大学金融专业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等。 一、金融学 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货币、证券、银行及其他金融市场的运作。该专业涉及的内容包括金融市场分析、投资策略、金融机构管理等方面。学生通过对金融学的学习,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巧,为将来的金融行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金融工程 金融工程专业结合了金融
金融类专业的大学排名 金融类专业的大学排名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 2、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
大学金融专业要学什么啊 大学金融专业主要学习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 金融专业从经济学中分化而来,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和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金融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国际金融、金融理论、投资学、保险学、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金融类的大学专业有哪些课程学习? 大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
金融学最好的十所大学 一、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是该校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该专业连续多年被教育部官方评定为全国第一。人大的金融学是全国金融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作为人大的王牌专业,向来是人大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之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获评A+,成经
金融类专业大学排名 金融类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1、中国人民大学:全国第1名。 2、复旦大学:全国第2名。 3、清华大学:全国并列第2名。 4、南开大学:全国并列第2名。 5、中央财经大学:全国并列第2名。 6、北京大学:全国并列第2名。 7、西南财经大学:全国第7名。 8、江西财经大学:全国并列第7名。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并列第7名。 1
2023-08-28 04:37:30
2024-03-08 13:08:48
2023-11-05 14:54:29
2023-11-05 13:01:34
2023-08-25 03:52:24
2024-03-24 19: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