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相关的问题,今天,学子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draw/thumb/90330/78ec6e810707bd2a1ca18f68ec9ef18d.png)
教育今日谈:少数民族为何高考加分?
随着状元何川洋的事件过去了,但我看到的整个过程,其实内心更多是一种悲哀。因为许多高考舞弊造假的事情并不能责怪一个孩子,那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把任何矛头放在何川洋的身上,要怪就怪造就“何川洋现象”的教育体制。 可腐朽的体制并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特别是依靠特权加分获得利益的官员子弟事件里,我们百姓也无能为力。我们一直想去监督,乐意去监督,可我们百姓的监督权力谁给我们?所谓的监督,其实不过都是我们百姓自己去争取的罢了。 但是,有一点我必须承认的是,整个造假事件,我认为有良心的人,他们并不是想针对状元,更不是想对一个孩子“下毒手”,相反那样的心态纯粹就是希望抑制这样的现象,不让其再继续发展。 可惜,我们的监督力量还是太弱了,或许我们做不到,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教育部所谓的形式“关爱保护”敷衍了事。事情没能从根源查找,也没有能真正还教育的一片净土,这是无可奈何的,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加分,本来是想“照顾”那些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孩子的上大学的权利的,可没有想到却成为了一种官员们钻空子为后代谋取好处的政策,这确实是一种可悲到让人无法不可悲的事实。 当许多人在呼吁取消加分这样的制度的时候,我回想起了“加分”本意。原来加分是为了照顾那些在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办学条件落后和鼓励少数民族贫困孩子上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落后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培养少数民族孩子成材的优惠政策。 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分政策影响了教育公平,但是事实上完全不见得。许多人担心那些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贫液册困孩子会因为这个政策获得优惠,进而夺取自己的受教育权利,那纯粹是杞人忧天的事情。 据我所知,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办学和师资落后的程度即使是再多加些分数也未必见得会追赶得上教育发达宽差地区,这一点就拿我们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来举例就不难知道。 如海南某些少数民族落后村子,即使进行教育几十年,但农村教育的条件并不足以真正让许多村子出多少大学生。就算是大学扩招的今天,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出大学生也并不常见,还是很少见的。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落后程度让你感觉到惊讶,有时候不惊讶反倒不是少数民族的农村教育了。大多村庄即使是80、90后孩子的父母,大多文化也不过是小学文化程度,甚至还有不少文盲,这点并不是夸张的。 当然,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凭的方式,其实大多并不是上大学,而是通过电大、党校一般的函授罢了,就拿不少村干部来说其实所谓的大专还是依靠电大、函授之类的罢了,这点跟全日制大学还是有所区别的。 应该说,现在的大专文慎埋皮凭并不难,特别是弄个高中毕业证书,然后去函授的这样的很容易,可文凭不一定等于水平,更何况这跟全日制大学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所谓的“加分”制度,事实上没有几个少数民族孩子威胁到汉族孩子。何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百姓没有多少去要文凭,要的也只是极少数干部罢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没有因为加分照顾政策获得好处,可倒有人利用这样的政策为自己的将来取得利益。对于出现篡改民族现象的在中国各个地区并不少见,不能不说当初的“照顾”和“鼓励”竟成为某些特权人士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的悲哀,同时成就了一种中国“官员另类腐败现象”的可笑行为。 对于那些“少数民族为何要高考加分?”追根问底的人,要真的了解这个政策,就必须了解真正的少数民族落后教育背景,那才会知道。知道了整个来龙去脉,那么对于知道某些利用特权篡改民族获得利益,利用那些幌子的少数民族贫困孩子的人,那才会清楚的知道为什么我们反对“何川洋造假”事件了。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draw/image/90330/21157ddb0fdd198b7f056e8998eb7a20.png)
高考加分的问题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是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由于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有没有取消的必要?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条件
根据规定,应届高中毕业考生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者;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高中阶段获 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
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中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高中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且在报考当年通过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体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上述七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
有三类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三类考生分别是: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
此外,还有其他可加分和优先录取的相关规定,如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加分档次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增加20分投档
应届高级中等
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增加10分投档
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优先录取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加分政策还对退役军人的加分投档作了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奥赛加分讨论
某省19名高考生被保送名校,其中绝大多数人曾获得奥赛奖项,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很是羡慕。
奥赛成为保送名校的“敲门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奥赛近年来屡遭专家炮轰。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
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被列入选拔保送生的条件。
著名数学家杨乐说,现在的数学奥赛更多的采用应试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数学素养的培养。他指出,很多参加奥赛的学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再用削减其他课程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这种集中辅导并不是启发式的,而更多的是对解题技巧的训练,应试的色彩十分明显。
福建省人大代表不久前也提出了“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认为应取消高考奥赛加分。但由于遭到部分奥赛获奖学生家长的抵制,取消和降低奥赛加分的政策最终没能得到执行。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部分省份政策
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全国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
首先是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北京市规定,今后本市认定的高考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测试项目,将被限定为15项。它们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越野。此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车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简称“三模两电”)和棋牌类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认定资格将被逐步取消。
上海市则规定文艺特长生加分分值减少,一些竞赛项目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
在2008年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分表“文艺特长生”一栏中,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文艺竞赛个人一等奖或前三名(需赛前经市教委认定加分项目)和获得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原来可以加20分;今年降到了10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般团)优秀团员的加分也从2008年的10分降到了今年的5分。
其次,对以“权”换“分”的“重灾区”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重庆市200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明确规定,继续保留获市级优秀学生称号和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并获得市人民政府及以上表彰奖励者加20分的政策,取消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规定。
而奥赛等加分“重要武器”的力量将逐渐被削弱,例如重庆方面就规定从2009年起,高中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加分政策不变,但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调整为报考在渝高校加20分。从2011年起,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腐败通道
由于加分制度设计本身不够严密,由于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由于运作过程的不透明不公开,致使高考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成了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的工具。长期以来,中国二级运动员审批都是由地市级体育行政部门执行,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弄虚作假,蒙混过关。湖南省体育局在清理督查中发现,个别“国家二级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竟然比国家规定多了七八秒,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小学生,令人啼笑皆非。
一些获取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高考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和“背景”,其父母不是党政机关干部,就是财大气粗的“大款”。这些体育竞赛的“优胜者”们,靠的并不是体育实力而是家长们的关系和金钱,这种明目张胆的公开造假事件说明,如果不能全面堵住政策漏洞,不把权钱交易从高考领域中完全驱除,高考公平就难以保证。
为了人才的公平选拔和培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现行的高考加分制度。要通过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公开透明、严惩违规等途径,完善高考加分制度,不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使这一制度带给考生真正的公平和公正。
[编辑本段]高考加分政策-热议
观点之一:加分政策本身就体现不公平
1.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强化起点的不公。
2.加分政策不看家庭背景不表示就公平。
3.不要在考试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
观点之二:加分过程就埋下特权的种子
高考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乃是不言而喻。而对于每一分都要靠自已去搏的“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又有多么艰难。虽然加分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是却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事实: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而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为权势家庭的“寻租”。
观点之三:取消高考加分政策应当缓行
任何政策都是有一定惯性的,过去的政策影响的是现在,而现在的政策影响的是将来,所以取消高考奥赛加分,最好不要骤然行事,而必须顾及政策的惯性。 这也是家长们反对取消奥赛加分政策的关键所在,所以,取消奥赛加分,请给学生和家长们预留一定的缓冲时间。
观点之四:调整加分政策应该从长计议
高考分数就是一根坚不可摧的硬杠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公平的,是有说服力的,是让人口服心服的。作为高考加分政策制定者的教育管理部门,既然高考加分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不正常现象,就要与时俱进,深入调查,汇总各省的做法,看看能不能从完善政策上下功夫解决问题。
注:浙江艺术类高考加分已取消,有兴趣,还可以学,但最好不要花太多精力,学习现在最重要。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draw/image/90330/73790d14ac047bce926724adbf4fa509.png)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
学子网(https://www.fdxzm.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的相关内容。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事儿呢?
马上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了,在高考落下帷幕后,填报志愿这项繁重的工作也即将展开。
学子网
俗话说得好:“三分考,七分报”,这句话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考生是和全省的同学竞争,也是靠排名获得录取资格,很有可能有的人因为不放心,保守报了性价比低的学校,而有的人艺高人胆大,冲刺比较好的学校,幸运的是也能录取到。我认为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是应该注意省招生办录取规则、各个大学综合实力以及招生章程、结合考生自己兴趣和擅长的方向去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下面小编将一一介绍这几个要注意的点。
一、注意省招生办录取规则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考生所在的生源地的录取顺序和规则。比如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等。
顺序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投档、录取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满足考生的志愿要求。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且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这种情况一般在提前批还有艺术类等非普通高考的情况中比较常见。所谓平行志愿,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地位相等”的院校。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注意:在新的高考改革之后,由于大家选择的科目不同,出现了更为灵活的填报志愿方式就是按院校专业组录取。“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一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的选考科目只要有1门与该“院校专业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报资格。
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符合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1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的“院校专业组”;既可以连续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也可以间隔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
二、注意各个大学综合实力以及招生章程
除了大学所在的地域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师资力量、气候环境、生活消费水平外,招生简章上的录取规则对考生来说特别关键,其中列出了录取原则、限制条件或优惠条件。譬如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对加分优惠政策的执行,对单科成绩的要求,男女生比例,专业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奖贷条件等,对考生是否填报该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高等学校应将招生章程公示,学校在招生录取中以已定的录取规则为依据,不能另加附带条件。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免造成无谓的失误。
三、结合考生自身兴趣和擅长的方向
据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所以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所以,要考虑好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进行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
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澄清个人和家庭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
最后,祝大家高考都能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填报志愿都能顺利地选到自己满意的学校和专业!
以上就是学子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学子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学子网:
www.fdxzm.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